公司产品
公司产品
在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前夕,古罗马斗兽场披上了“中国红”,投射在墙壁上的“中意友谊”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本报记者 袁新文摄
9月中旬的一天,瑞士巴塞尔市的巴塞尔剧院前,一座巨大的红色迎宾屋拔地而起,虽说是塑胶材料,可造型却格外别致,屋顶是中国传统的“卷棚”,而窗户则是典型的瑞士建筑风格。瑞士建筑师孔捷和中国建筑师杨健共同设计的迎宾屋有一个寓意深远的名称:容器,之所以起这么一个名称,就如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所说,因为“中国和瑞士都主张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提倡各种文化交融互补,和谐共存。”
在容器的对面,剧院入场口人流穿梭,剧院里座无虚席,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这里拉开了序幕。开幕式的中国节目,形象表现了中国作为主宾国即将带来的62个文化项目的特点。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董俊新介绍,文化风景线艺术节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大型活动,今年将中国作为主宾国不仅是为了纪念中瑞建交60年,也还是为了向瑞士全国介绍中国古今文化。
时间还不足一个月,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又在罗马开幕。举世闻名的帝国大道,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市中心火车站矗立着三组中国文化年中文广告牌。每组广告牌由四幅内容各异的巨幅广告围成一个方形广告柱,分外醒目;斗兽场从10月6日晚起就披上了象征喜庆吉祥的“中国红”,四周共12个投射器的246个红色射灯同时开启,外墙的最上部则用白色灯光打出了“中意友谊”四个大字。中国美术馆馆长、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展览总设计师范迪安说,罗马中心火车站每天进出口旅客十余万人,所有路过者都能看到这三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广告,在整个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中,罗马将投放800多个相关广告。
开幕式的表演也体现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主题。中国京剧《铡美案》、《贵妃醉酒》、《甘露寺》和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贾尼·斯基基》、《图兰朵》中的经典选段交汇在一台,尽管风格和唱法完全不同,但依然可以满台生辉。京剧演员张建国、王艳、邓沐玮和歌剧演员廖昌永、孙秀苇、张建一的表演不断激起热烈的掌声;小提琴家吕思清带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激情四溢的演奏、优美动人的音乐让观众深深陶醉;结尾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和意大利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合唱团共同表演,在余隆的指挥下,随着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奏,来自中意两国的80名青年一起演唱了歌剧《纳布科》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和中国民歌《茉莉花》。
“所谓不同的文化,既包括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也包括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种类;所谓融会,也不是指谁替代谁,或是谁吞并谁,而是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民间传统文化不妨利用现代技术去表现,现代艺术也可以表现民间传统文化;东方的音乐可以借用西方的教学训练方法,西方的艺术也不妨运用东方的文化元素。”昆曲艺术家张军在巴塞尔演出后,回想昆曲、侗族大歌和现代舞同台的一幕,曾发出如此的感慨。
一个个中国文化年和中国文化节,让中国文化项目和中国艺术家大量走向世界,是近些年最让中国人骄傲的壮举。但是,节目数量的激增并不代表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上升,要想吸引当地观众,首先必须在项目选择上下功夫。
据文化部外联局西欧处处长陈平介绍,如今,走出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吸引当地各个阶层,用品质赢得观众。因此,主办方首先要了解当地观众的欣赏情趣和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再精心策划,表现范围也不能拘泥在某一方面,而应该扩展为所有的文化艺术,这样不仅能显示古代文化的持久魅力,更可以多方位展现中国人当代的创造能力。只有多元丰富的节目,才可以为各类观众提供选择的空间,加深他们的记忆。
在瑞士文化风景线个月的活动中,欧洲观众不仅仅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提线木偶和皮影,也可以欣赏当代的舞蹈、音乐、美术、电影、文学作品;老一代作曲家王西麟与80后的演奏家、歌唱家相继在巴塞尔、苏黎世、伯尔尼登台,摇滚、爵士、流行、交响乐和民歌各显其能;北京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还带着他们的新作与昆曲、越剧一同走进瑞士。
在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中,因为意大利本身就是绘画积淀深厚的地方,所以,展览占有很大比重,《新中国美术六十年展》、《郎世宁和他的时代》、《中国当代前沿建筑展》、《中国新设计展》、《中国二十世纪绘画展》、《中国女性艺术家展》、《中国现代陶瓷展》、《二十世纪农民与艺术》,既表现出中国美术每个方面的成就,又让观众从中国文化与本地文化中加以比较。
在比较中记忆,能够说是近些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特点。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文化遗产及活动部共同主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10月7日上午在古罗马废墟的元老院开幕,共计500件文物,展示了同一历史阶段东西方两个伟大国家的文化。中国文化部长认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雄踞东、西方的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开创了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两大不同模式。两大文明虽然相距遥远,却交相辉映,共同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讲话,道出了中国文化展览的目的所在。
中国文化年意方协调人乌尔巴尼认为:同为文明古国的意大利和中国之间进行文化比较很有必要,虽然意中两国文化表现形式迥异,但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悠久的历史展览可以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认同感和永久的记忆。乌尔巴尼曾担任意大利政府文化部长,他的意见很有代表性。瑞士文化基金会主席皮尤斯·克努瑟的观点类似,他认为,在比较中更能留住印象。
不但要走出去,更要留下来,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正在面临的大问题,尽管丰富的项目为观众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在中外比较中又加强了观众的记忆,但是有多少作品和艺术家的名字可以长久留在当地的文化记忆中?
美术、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文学,我们记住了无数欧美,甚至日本的作品和艺术家的名字,并且还是我们日常演出和阅读的常备内容,而在近些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项目中,能常年留在国际演出市场,长久留在观众心中的作品实际并不多。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专门负责世博会期间的演出活动,中国观众对许多外国来华团体、艺术家和作品,简直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这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说,相反,当我们走向国际舞台时,有什么能让外国观众也记忆深刻,持久不忘?“这几年,我们的杂技芭蕾《天鹅湖》慢慢的变成了欧洲舞台的常演节目,我国的一些作曲家、演奏家,也在国际舞台成为众人熟悉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留住,在于表现的都是人类共有情感,使用的是现代手法,但又明显突出了传统元素。拥有了这几个条件,再加上国际视野,就不愁走遍世界了。”
指挥家余隆近些年率领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长期在国际舞台演出,体会特别深刻。他说,不能曲解或是片面地了解文化走出去,要在全方位看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理性思考怎么样让中国文化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不能只是当作完成一项工作,要有一种热情和激情。如何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用世界接受的方式传送出去,很多人不考虑这个,认为我们只是去演出,不管别人是否听得懂,是不是符合这个时代,根本没考虑文化传播的效果,只顾自娱自乐。其实,要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传递的内容要明确清晰,而且还要具备普世的美感。
“事实上,根本不用总是强调自己是中国作品,一个中国人,其创作自然就会带有中国意味。过多地强调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共通的精神。”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曹诚渊这样说。
广东星海演艺集团总裁余其铿是位音乐家,他发现,郭文景、陈其钢、叶小钢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尽管听起来处处都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浸染,甚至还尽情地使用地方戏曲,但外国观众却十分喜爱,接受起来基本没什么障碍。如果单独将戏曲原汁原味地搬上国外舞台,其间就难免隔阂了。
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国际演出市场的“吴氏策划”总经理吴嘉童说,中国民乐走向世界并不困难,原因是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和民乐当代创作早就融入了国际社会,尤其乐队演奏本身就是对交响乐的借鉴成果。可是其他民族艺术就没那么容易了。什么样的艺术可以常年进入国际市场,什么样的艺术只是展示,什么样的艺术可以改造,这都需要认真探讨,精准把握。只有明确分类后才有机会留在世界舞台。
走向世界以后还要留在世界,这是目前许多专家考虑的问题。现在的中国艺术家已经遍布世界,但作品留下来的却很有限,作品的所谓留,就能不断进入国际市场,既是中国艺术家的演出内容,也是外国同行的保留节目;而且,无论绘画、戏剧、文学、音乐、舞蹈,都能成为外国观众日常欣赏的文化。
瑞士文化风景线年,不但辐射瑞士全国,还影响了四周的国家。2009年1月,总理在瑞士与瑞士联邦主席会谈时共同确定,在中瑞建交60年之际,共同主办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从今年9月16日开始,在近3个月时间里,中国的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皮影、电影、戏剧、地方戏曲、昆曲等共62个文化项目在瑞士演出、展览、座谈,来自广东、北京、福建、上海、甘肃、贵州、浙江、四川的400多位文艺家前往瑞士,全面展示中国古今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意大利建交40周年之际,意大利中国文化年10月7日在罗马开幕。整个活动将从开幕之日起持续一年时间,以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那布勒斯等意大利重镇作为活动主要城市,面向意大利及欧洲民众,展示一个自信、开放、发展、多样的中国。活动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包括文物展览、传统戏曲、中国交响乐、中国民乐、地方歌舞、民族歌舞、功夫、杂技表演、电影、文学、新闻出版等100多项体现民族艺术特色和当代文化创造成就的活动。此外,还将举办多场旨在促进双边旅游、贸易等各领域合作的研讨会、介绍会等。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