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照,美颜加身,蔬菜肉类变新鲜?一段时间以来,农贸市场里的“生鲜灯”迷惑了许多消费者。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12月1日起,肉类、海鲜、蔬菜等食用农产品将禁止使用“生鲜灯”。
只剩不到半个月时间,杭州“生鲜灯”的使用情况有变化吗?今天,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各大农贸市场一探究竟。
在西湖区北山松木场农贸市场,记者看到生鲜区所有的灯光均已更换成暖白色。没有了红色“美颜灯”的加持,所有新鲜生猪肉呈现出淡红色的原本面貌。
“现在肉质新不新鲜看得更清楚了。没换灯之前,看上去很新鲜的肉,有时拿回家仿佛卸了妆,老婆还要责怪我不会选肉。”正在肉摊购买猪蹄膀的杨春江摊了摊手,笑着感叹。
一周前,北山松木场农贸市场7家生鲜店20多盏“生鲜灯”被统一更换成了淡黄色的照明灯。“这是为了落实新规的要求。”市场经理韩晓铭和记者说,“我们特意从厂家选购了仿自然光、暖色的灯,更换之后效果还不错,大家也都比较满意。”
同样,记者在拱墅区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叶青兜农贸市场、三塘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和睦农贸市场、小河农贸市场观察到,生鲜肉类区域明红色的“生鲜灯”均已被换下,取而代之的是冷暖度不同的白灯,消费者也更能看清食物的本质。
然而,也有一些农产品市场还未按时换灯具。走进凤起农贸市场,这里的“生鲜灯”使用依旧较为普遍。商铺顶上的红紫色光源照得猪肉、牛肉、卤味等肉品鲜艳诱人。
一家农家猪摊位老板娘和记者说,已经收到更换生鲜灯的通知,“白灯泡已经买好了,白色的灯罩还在网购路上,到货后会按时换上。”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已通知全市300多个市场准备拆除生鲜灯,目前杭州市农贸市场生鲜灯更换比例约为68%,其余也正在采购准备更换中。
“买灯的时候比较纠结,到底买冷光还是暖光,功率多大,型号是什么,都很难决定。”凤起农贸市场农家猪摊位老板娘同时表达了自己选灯时的困惑,“一盏灯要100来块,全部换新要花费千百元,当然希望买到符合标准要求又效果好的灯。”
对此,凤起农贸市场管理人员陈先生表示,商户在购买新灯之前,农贸市场会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进行指导和判断,“但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灯具标准,不同灯在照度、亮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指标上各不相同。”
无独有偶,拱墅区仙林苑农贸市场的生鲜类商户也遇到了同样困扰。今年8月前,这里的“生鲜灯”已经全部更换完毕,但记者看到每家商铺顶上的白灯却是五花八门。“我买的日光灯白白的,照得肉会比自然偏白,还失去了本身的光泽。”市场二楼的肉摊老板黄静芬表示,这对生意的影响不是一点点。
“没有明确的灯光标准,没有具体的参数,让市场在换灯时几经周折,一共换了三批。”仙林苑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周之贺说,“目前先做到规范,之后会在灯光的选择和购买上做更好的规划。”
更换了符合规定标准的灯具后,也有受到顾客和商铺双方好评的。例如拱墅区万寿亭农贸市场,由市场统一选换的灯不是很白,反倒呈现出淡淡的粉色,既还原了肉质原本色泽,又不会显得过红过艳。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照明设施不得误导花了钱的人商品的感官认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更好指导农贸市场、超市、生鲜店等主体选择显色指数、色温更接近自然光的灯具,还消费者一个真实客观的消费场景。